close

2015年8月,Yahoo奇摩公布2015上半年電子商務進展及趨勢觀察,其中分享Yahoo奇摩內部的電子商務數據,發現2015年第二季網購族使用行動裝置人數,正式超越PC裝置,訪客流量成長近10%,行動裝置與PC裝置的訪客流量比例為6:4,而行動交易額佔全平台近四成業績。

如果就產品類別來看,婦幼類有50%網購族運用行動裝置(特別是平板)購買;流行服務、美妝類行動裝置業績,也高過PC及平板,是比較特殊的類別。

Yahoo 台灣暨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王志仁補充,使用行動裝置的網購族,偏向年輕消費者及媽媽族群;其中,媽媽族群愛比價又常使用平板裝置看戲劇,造成婦幼產品及居家生活用品,例如:衛生紙等,在平板裝置上的業績表現優於其他裝置。王志仁同時強調,品牌在經營電子商務時,多螢幕平台是重點。

的確,當台灣人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超過7成,幾乎電子商務業者都明白,行動商務已是不可忽視的一環,以下幾個要點,提供給品牌經營者參考。

要點1:多螢平台刻不容緩 行動業績補上假日缺口

女性流行服飾品牌MIUSTAR,從2006年開始和樂天合作起家,目前仍然是樂天和Yahoo超級商城女裝服飾類,業績最好的品牌。為了佈局行動商務,2015年開始和91APP合作,開了RWD響應式官網和官方APP

MIUSTAR負責人楊哲杰認為,佈局行動商務,對品牌電商業者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挽救過去假日週末業績的黑暗期。

以前,電商業者一到週末,除非是颱風天或下大雨,不然業績一定很平淡,現在消費者會在週末,利用行動載具瀏覽商品、購物。

因此,MIUSTAR的做法,是週末在官方APP透過推播的方式,推出專屬、限時的折扣或抽獎,來養成顧客每到週末就想開APP的習慣。楊哲杰補充,經營電子商務的行銷手法都差不多,不過現在消費者習慣改變,品牌需要多經營一個通路。

要點2:想做品牌APP 先看看條件夠不夠 手機版做流量 APP服務「鐵粉」

不過,談到行動商務上,品牌到底該不該擁有自己的購物APP?也許可以從下面兩個角度思考:

1、品牌有沒有忠實粉絲?

楊哲杰認為,如果品牌電商想搶佔行動上的業績,其實有行動版網頁就夠了;APP關係到品牌的吸引力,如果相信自己有一群「鐵粉(死忠粉絲)」,才需要做APP。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由於會下載的APP都是忠實顧客,整體轉換率也會比較好,是其他通路的兩倍。

2、有做好替APP流量花錢的準備嗎?

流行女鞋品牌電商Amai,在2013年就做了自己的APP,品牌總監廖珮辰坦承,一開始沒想這麼多,只覺得大家都在滑手機,想讓消費者可以輕鬆在手機上購買。做之前知道APP需要從頭經營流量,會比較辛苦,但實際經營後才知道,「衝下載量」真的很不容易。

初期還算順利,利用Facebook既有粉絲,及LINE客服帳號來宣傳APP,半年的時間,APP的下載人數就超過10萬。

不過,人數達到10萬後成長開始趨緩,這時候為了持續增加下載人數,Amai開始在Facebook上購買引導下載的廣告,每天新台幣6,000元的預算,持續了一年,目前下載數約23萬。

光有下載數還不夠,Amai持續會在APP上做活動,像是特別針對APP封館4小時限時優惠,由於APP上都是忠實顧客,廖珮辰表示,每一檔推播出去,轉換率都不錯,退貨率也比較低。

現在有不少人會問廖珮辰,到底該不該做品牌APP

廖珮辰認為,一定要有花錢推廣APP的心理準備,而且初期不能把APP當作主要的通路及業績來源,她在做的時候,搭配其他通路的穩定業績,才有辦法投入。

到了2015年,Amai有了自己的RWD官網,純推廣下載APP的廣告就停止,而是將流量先導到官網,由於官網有一塊下載APP的欄位,進入後部份人自然會下載APP。換句話說,花一次廣告費,可以同時達成提升官網流量,和衝APP下載數的兩個目的。

要點3:電商跨足實體如何O2O串聯?善用原本已經有下載APP的會員

 

近來,有不少品牌電商,開始跨足實體開設店面,Amai也在2015年初開設實體店面。為何會想跨足實體?

 

1、許多客人有試穿鞋子的需求,也發現到,有些人不試穿不會買。

2、很早就做了APP,接下來合作廠商91APP又推出一些APP和實體店面串聯的功能,覺得是個好時機,活化原本APP累積的會員。

3、經過評估,發現開店的成本其實不會高於在網路上賣東西。光是網路高達30%的退換貨成本,就可以支應一家店的開銷。

 

電商

 

行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商 行銷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ortingtex 的頭像
    Sportingtex

    Sportingtex

    Sportingt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