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子商務熱潮,近幾年許多傳統產業也開始拓展電商銷售渠道。2015年時,網路家庭集團董事長詹宏志就預期,未來5年台灣產業將面臨電子商務人才缺乏問題。整體環境供給跟不上市場需求,尤其是工程師、行銷企劃、商品開發類別,缺工達15~20萬人。
然而,內需的人力缺乏不僅僅是內憂,更大的外患來自周邊國家企業的挖腳,新加坡政府採行彈性的工作簽證、居住方法;中國大陸則以高薪當作吸磁效應,台灣電商業者認為,電商人才養成速度要加快,不能再用傳產方式,熬三、五年才能獨當一面。另外,當台灣市場規模無法擴大,人才不斷外流,等於台灣幫其他國家訓練人才,台灣青年下一步該怎麼辦?
台灣人才不外流,在地訓練國際實戰
為了突破台灣市場規模侷限,跨境電商成為下一波趨勢。電商品台耐德科技(Shopping99)執行長陳昶任就指出,網路產業開拓國外市場,非常適合用成長駭客(Growth Hack)思維:「先觀察投入小量測試,觀察數據反應再修正策略,並大量採用A/B test選出最優化方案,再放大其價值」。耐德科技從2013年在菲律賓做跨境生意已打出好成績,也曾嘗試到中國、馬來西亞市場,但發現成長曲線不如預期便即時收手。
相對台灣電商市場人才結構,陳昶任認為要突破人才不足的僵局,最重要是創造打國際盃的舞台,業者願意培育新鮮人力先在台灣訓練,接著再去國際舞台吸取各地經驗
對此,耐德科技從3年前便擬定一套儲備幹部的挑選、訓練計畫,進行有結構的訓練,並加速實戰能力。根據工作類型,評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行銷、企劃、商品開發;另一類是程式開發、系統整合。每次計畫會有為期2周的通識課程訓練,公司專業知識由各部門主管教授,通識課程如工作態度、溝通技巧、廣告投放操作、粉絲團經營,則外聘講師教學。
經過兩周的訓練,學員不僅更明確知道自己適合哪個職務,用人單位也會有指導員觀察學員特質,並搭配學長姐制度,藉由雙邊公開透明的互動環境,減低職場上勞資媒合不適的風險。如果僅靠30分鐘面試,很難深入瞭解公司,那透過2周儲備幹部訓練不乏是解決方案,三年前的菲律賓國際事業部成員,對後續工作環境、內容、狀態就是有透徹了解,工作不適應性大幅降低。
產學落差是偽議題,創造價值更勝學術理論
至於目前台灣電商產學之間,如何降低新鮮人進入職場的障礙。業者認為電商行銷技術在業界每年都在變化,所以要學校培養學生即戰力,實務面本身就比較困難。學校培養的是基礎科學的整合能力、變通思維,而學生出社會後,自己需持續精進實戰力,在心態上也要有所轉變。
往往初出職場的人,對市場還沒有很清楚的概念,認為自己懂得許多專業知識,為何無法反應在第一份薪水上。但事實上,知識不等於創造的價值,業界看的是工作貢獻實質營收,而不止是新鮮人會多少技能。因此工作如果只看短期效果,三個月、半年馬步還沒紮穩就跳產業,這是第一份工作最需避免的,新鮮人應該多以公司整體未來的發展性與市場策略,以其對員工職涯的規劃,是否有清晰的升遷路徑及具激勵性的薪資成長做為求職時的考量重點。
耐德科技今年度的儲備幹部預期在行銷及資訊類徵選20位人才,其中四分之一機會派駐海外到菲律賓、越南執行專案,外派期間基本底薪的40%做社交活動補助(吃、住費用公司另計)。對電商有興趣的青年,這是一場職業打國際盃的絕佳機會!
前進東南亞不要怕挑戰,拒絕小確幸汙名
到現今多數電商企業到東南亞駐點,對新鮮人而言,出國工作的心態需要如何調整?業者認為,最重要的心態是不怕挑戰、犯錯。由於台灣教育長期培養學生有一套SOP的正確答案,但是到國際做生意,最大的冒險也是最大的成就,沒有人會告訴你該怎麼做,但這也是擺脫台灣青年擁抱小確幸的最快機會。
陳昶任回答,公司可以做的就是營造員工不怕犯錯的工作氛圍,其次就要靠員工自己適應當地文化、敞開心胸認同國外環境。過去選才標準,就是透過兩周的課程、指派作業,理解求職者的學習狀態、團隊互動能力,三年前耐德科技的國際事業部派駐菲律賓時,嘗試許多協助成員在當地奮鬥的制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