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零售商,而是科技業。」— 亞馬遜(Amazon.com)執行長 傑夫‧貝佐斯
Kindle、雲端運算服務、研發中的無人運送機、Fire TV 到今年6月正式發表的Fire Phone…Amazon CEO 貝佐斯的每一次創舉,都令人驚訝他的沒有框架,令人感受到Amazon想做的絕對不只是一個零售商。
當你無所限制時,就更能跨出框架,甚至,沒有框架。
人們說「Think out of the box」,但對貝佐斯而言,似乎根本沒有那個盒子存在,只要確定了最終目標,任何的方法都可以推動嘗試。在貝佐斯幾乎源源不絕的創新點子中,有些失敗了,也有些在眾人的努力下成功了。雖然員工常常疲於追趕他神來一筆的宏遠目標,但在快速變化的網路時代,腳步不夠快的企業,就追不上消費者改變的速度。
在《甚麼都能賣! 貝佐斯如何締造亞馬遜傳奇》一書裡,除了描述貝佐斯如何從無到有打造亞馬遜地國外,更多他經營思考的哲學,特別適合快速變動的電子商務產業,以及,從傳統通路正要跨足電商的企業參考:
1. 電子商務平台對企業主而言是甚麼? 只是銷售的通路嗎? 請思考平台的意義。
「我們能夠賺錢,是因為幫助顧客做更好的購買決定,而不是只靠把東西賣出去。」— 傑夫‧貝佐斯
貝佐斯在經營亞馬遜之初,開放讀者在平台上發表書評,好壞皆可。此舉當然惹惱一些出版業主管,認為這一行做的就是把書賣出去才能賺錢,任由負面書評在平台上,書不就賣不出去了? 貝佐斯的想法則是如上。甚至在之後引進了第三方賣家,讓二手書與新書並存於平台,顧客有更多的選擇。
同樣思考邏輯的延伸,網路平台對於企業的意義是甚麼呢? 只是實體通路外的另一個通路嗎? 還是它是一個除了賣東西之外還能提供客戶更多連帶服務的地方? 而因為這樣的服務和氛圍創造,讓客戶更願意購買,甚至也連帶提升實體通路業績?
2. 專注客戶,而非專注你的競爭對手。
「你們每天早上醒來,都要戰戰兢兢。但你們該憂慮的不是對手,反正他們不會給我們錢,你們該擔心的是,能不能滿足顧客需求,然後為此專心苦幹。」— 傑夫‧貝佐斯
亞馬遜剛上市的Fire Phone,目前分析者對於該支手機是否能成為市場寵兒仍持保留態度,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不同於三星、小米手機緊盯領導品牌 i phone 大打規格戰性價比,Fire Phone 就像亞馬遜一直秉持的,專注於客戶需求,而非專注於競爭對手。 Fire Phone 兩大亮點:動態視角 & 圖像識別技術。後者即是讓使用者可快速掃描圖書封面、商品包裝、廣告,甚至是影視片段,再連結至亞馬遜的相關購物頁面,讓消費者可以更方便的購物。
從此看出,Fire phone 就像當初亞馬遜做Kindle 一樣的思維,專注於延伸客戶需求,以用戶的使用習慣為出發點設計硬體,而非以硬體規格為出發點思考。一步步掌控顧客經驗,再以更多的服務包覆,讓顧客越來越離不開亞馬遜,軟體硬體皆然。若Fire Phone 能夠在未來將會員綁得更緊,想當然亞馬遜在後續推行行動支付服務上也將會更全面與完整。
3. 低價搶進新市場,為的是一開始就達到市占率。
「高利潤誘使對手投入更多資源跟你競爭,而低利潤則是吸引更多顧客對你更加死忠。」—傑夫‧貝佐斯
貝佐斯和其團隊曾利用柯林斯的飛輪效應,描繪出可增加公司動力的良性循環圈:
低價格吸引更多顧客上門 >>> 更多顧客上門,就能增加銷售量 >>> 吸引更多第三方賣家來亞馬遜 >>>亞馬遜將抽取更多佣金 >>> 經營效能提升後,也能促使商品價格再下降。
這也是亞馬遜在切入新市場時,常使用的低價策略,包括推雲端儲存服務AWS,貝佐斯以電力事業的觀點來看網路服務,讓顧客用多少就付多少。初期就算會賠錢也沒關係,但目標是要讓顧客覺得好用實用,並藉由低價先培養忠實顧客。這也是回到貝佐斯始終秉持的專注於客戶需求的最終原則上。
當然有利就有弊,亞馬遜今年度第2季財報仍然持續虧損,分析指出拖累財報表現的即是雲端運算市場的價格戰。就和初期長期投資Kindle 一樣,亞馬遜對於AWS 也是看長不看短。
4. 需要溝通是功能不良的訊號。
「員工之間的過度協調是在浪費時間,最接近問題的人,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人選。」— 傑夫‧貝佐斯
1990年代末,隨著公司組織不斷擴大,亞馬遜也開始面臨部門與部門之間溝通不良的問題。面對此現況,年輕主管認為應該加強各個團隊之間的溝通密度。
貝佐斯卻持不同意見,他認為需要大量溝通表示這個團隊的人無法緊密、有組織的合作,我們應該想的是減少而非增加溝通的頻率。貝佐斯提出的,其實是「溝通的精準度」與「讓最接近問題核心的團隊處理問題」。在一個原本就複雜的專案,有時多增加人力,不一定對團隊就是加分,反而會耗掉不必要的溝通成本,人們花最多的不在處理問題,反而在爭辯問題上,最後導致進度推延。
放大到整個公司,科層式由上到下的組織架構,決策容易被拖延,要趕上市場的變化速度,將會非常吃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