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0年,在「e時代」的萌芽期,「電子商務」(EC)還是一個新鮮名詞,許多人不要說接觸「電子商務」了,即連「電子商務」是什麼都還沒聽說過,當時,長期擔任科技產業顧問長、也是全球知名電子商業策略顧問公司Patricia Seybold Group的創辦人兼總裁──派翠西亞Ÿ席柏(Patricia B. Seybold)寫了一本關於電子商務的專書《e網打盡》,派翠西亞Ÿ席柏說:「如今電子商務已不再侷限於網路購物,也不僅止於企業協力廠商間的供應鏈交易,電子商務是以電子化方式做生意,它涵蓋了從廣告、行銷、銷售、訂單、生產、通路、顧客服務、售後支援到存貨補充等整個交易過程,同時也包含顧客產品生命周期等管理」。

不可諱言,電商人或是企業,他們都覺得必須跟上電商腳步,可是如果你問他們,什麼是電商,那麼多半你得到的答案可能就如同我那位優秀電商朋友所直言的,電商人口稱的電商幾以營運端為主,因為電商好像更直接、更有市場性、更具威力和效益更高,至於策略規劃、品牌經營、整合營銷這些,可能被歸為是老掉牙的玩意,或至少不是那麼地被需要,所以會被屏除在電商屬性之外,也因此,在電商社團中,我不時會看到有人提出他們所處的企業問題,但是提問和解惑的人都是站在電商的行銷世界角度,很少有人告訴當事者,其實你的問題應該要先回歸到基本的行銷問題,如果商品、品牌不行,光只做電商之事就有用嗎?

如今「電商」這個名詞已被過度濫用和被曲解了,許多人竟日把電商掛嘴上,無顧於策略、商業模式與行銷這些更根本的意識。現在,許多人夸夸而談的,不是談創新,就是談電商,但是在談創新或電商之前,我想點出的是,策略眼光對一家企業的重要性非同小可,而其常表現於在這家新創企業的商業模式上、與其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時,該企業CEO於其策略執行的快速修正能力上。

套用阿里巴巴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傅紀清曾說過的一句話:「台灣的電商意識落後大陸35年」,雖然大家都在談電商,但是多數人的「電商意識」卻還停留在「與銷售有關的營運端才是電商。讓我們重新反芻17年前席柏為「電子商務」所下的定義:「凡是以電子化方式做生意的所有行銷活動都是電商」,這就是如馬雲這些高端的電商人所尊奉的電商意義,而不少電商人卻沒自覺自己的「電商意識」可能還停留在2000

電商成長至今,無論形式、領域、應用、變異性都日新月異,近幾年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很明顯地,電子商務已由「電子化方式及電子工具」進入「雲端」,而且如要探究電子商務的本質,以今日而言,「商務」更是重點,眾所周知,平台、App、商業模式……都是現代電商的亮點,換言之,現在的電商除了科技創新(電子化的形式創新)之外,更有朝「商業模式創新才是關鍵」而去的態勢,這已升離了傳統電商定義──「以電子化方式做生意」,而商業模式創新,其本質就是策略與行銷,所以,電商人也要升等,除了要有「電商意識」之外,還要有「行銷意識」才行。

電商

行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ortingtex 的頭像
    Sportingtex

    Sportingtex

    Sportingt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