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鎮撤銷泄露大學生個人信息網頁
本報南昌11月13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章正)10月31日,江西省景德鎮市政府信息公開網曾發布《第二批大學生一次性創業補貼公示》。其中包含了學生姓名、身份證號以及聯繫電話等信息。今天上午,該網頁已被撤銷。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了景德鎮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局,該局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今天上午,已把發布的相關信息撤掉了,同時已經電話聯繫了公示名單中的大學生進行了解釋,同學們表示「比較理解」。「(這是)不對的事,我們給這些同學進行了告知。」該工作人員坦言存在失誤和過錯。
據了解,該一次性創業補貼是對景德鎮區域內創業1年以上的大學生給予的創業補貼,每人5000元。
這位工作人員解釋,按照國家政策,獲得補貼的相關人員信息需要公示,因為擔心遇到重名的情況,所以公布了相關人員的身份證信息,忽視了個人信息保密問題。之前,有相關工作人員對其他媒體表示,其中姓名、學號、就業創業號是按要求公示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副教授苗鳴宇注意到,在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9月發布的《政府信息公開十大案例》「楊政權訴山東省肥城市房產管理局案」中,最高法明確相關原則:即在享受了公共資源的前提下,政府公開獲益者的部分信息,不需要徵得信息人同意。但苗鳴宇提出,並不是要公布所有個人信息。以本案為例,公布個人的學號是應該的,因為工作人員說了,根據相關要求,要公示學號等,但身份證號和手機號與獲得創業補貼關聯並不大,所以公開不合適。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信息公開的邊界在哪裡?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公共管理專家汪玉凱認為,一邊是政府信息需要公開,一邊是個人隱私需要保護,「在公開的時候,可以採用代號的方式,誰要提出異議,可以去政府部門進行查詢」。